《海南省通用航空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印发

2021-12-23 15:47

       12月20日,海南省交通运输厅印发《海南省通用航空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明确了海南省通用航空产业发展定位,分别是低空空域深化改革示范区,低空经济综合发展先行区和通用航空科技创新试验区。

      《规划》发展目标指出,到2025年,海南通用航空产业体系构成完善,通航运营服务能力和创新能力显著增强。通用航空产业成为海南自贸港和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的有力支撑和特色产业,海南成为我国通用航空国际合作、创新发展等领域的示范引领区。
  在通航研发制造方面,布局通用航空器研发制造基地、创新型航空器试飞验证基地、通用航空器零部件维修保障基地,探索引进通航机型总装线,建立通用航空重点实验室,争取申报国家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初步构建通用航空研发制造体系。
  在通航业态发展上,将力争本土注册通航企业数量达到20家,入驻海南通用航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数量超过80家;通航有人机队规模超过100架,飞行小时数翻一番;打造低空旅游精品项目10个以上,空中游览项目覆盖80%以上省内4A、5A景区;短途运输、低空旅游、航空文化、飞行培训、公益服务和生产应用、通航FBO、通航MRO等业态蓬勃发展。
  通航服务保障方面,《规划》提出省内各种类型的通用航空机场数量达到10个左右,临时起降点基本覆盖三甲医院、热门景区等;低空空域划设更加科学合理,新增3条低空目视航线和3条进出岛航线,在省内构建“三横三纵”的低空航线网络,实现环岛、跨琼州海峡等短途运输常态化飞行;低空通信、导航、监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低小慢”航空器监管手段和机制更加成熟;通航飞行报批流程更加简化,实现“一窗受理、一网通办”。
  《规划》还提到,整合海南通航产业发展资源,重点推进以下10个产业支撑平台和重大工程建设:通用机场建设、海口甲子通航产业园、三亚通航产业园、琼海博鳌通航产业园、通用航空科技创新中心、通用航空维修保障中心、无人机创新验证示范基地、航空宣传科普教育基地、应急航空救援资源调度平台、飞行服务保障平台等。
 《海南省通用航空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目 录

一、规划背景1

(一)发展通用航空业的重大意义1

(二)海南通用航空业发展现状2

(三)海南发展通用航空业的机遇和优势5

(四)存在不足7

二、总体要求7

(一)指导思想7

(二)基本原则8

(三)发展定位9

(四)发展目标9

(五)通用航空产业发展指标体系10

三、通用航空研发制造11

(一)探索构建通用航空科技创新体系11

(二)发展通用航空制造业11

(三)推动通用航空器维修业态发展12

四、通用航空业态培育12

(一)发展短途运输与公务航空13

(二)做大做强低空旅游业13

(三)推进飞行营地建设14

(四)拓展无人机服务应用领域14

(五)提升航空应急救援能力14

(六)开展通用航空飞行器租赁业务15

(七)推动航空会展与交易中心建设15

(八)培育航空文化16

(九)加强通用航空教育培训16

(十)组织通用航空体育赛事17

(十一)构建智慧物联体系17

五、服务保障体系建设18

(一)调整优化空域航线18

(二)推进机场及起降点建设18

(三)提升通航飞行监管能力19

(四)推进绿色环保技术材料在通用航空领域应用20

(五)强化军民协同20

(六)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21

六、重大工程及平台建设21

(一)通用机场建设21

(二)海口甲子通航产业园21

(三)三亚通航产业园22

(四)琼海博鳌通航产业园22

(五)通用航空科技创新中心22

(六)通用航空维修保障中心22

(七)无人机创新验证示范基地22

(八)航空宣传科普教育基地22

(九)应急航空救援资源调度平台23

(十)飞行服务保障平台23

七、实施保障24

(一)加强组织领导24

(二)注重政策扶持25

(三)优化营商环境26

(四)加强金融保障26




根据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为培育发展海南通用航空业,依据《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海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

(一)发展通用航空业的重大意义

通用航空是指除军事、警务、海关缉私飞行和公共航空运输飞行以外的航空活动,包括从事工业、农业、林业、渔业、矿业、建筑业的作业飞行和公务、医疗卫生、抢险救灾、气象探测、海洋监测、科学实验、遥感测绘、教育训练、文化体育、旅游观光等方面的飞行活动。通用航空作为支持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手段,具有民航运输活动的安全、高速、舒适、公共性、国际化等共性特点,还具通用性、机动性、专业技术性、经济调节性、地区差异性等个性特点。

1.发展通用航空业是建设民航强国的必然要求。通用航空与运输航空共同构成了民用航空运输体系的“两翼”。当前,我国运输航空业蓬勃发展,在运输周转量、货邮吞吐量、旅客吞吐量等方面已经位居全球前列。但通用航空业发展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截止2020年,我国通用机场数量、通用航空器数量约为美国的1/581/50。在美国,通用航空的比重远大于商业航空,是整个航空业的基础。建设民航强国,必须加快推进通用航空业发展,补齐通用航空短板。

2.发展通用航空业是构建立体交通体系的重要环节。海南受地理因素影响,进出岛主要依靠航空和航海运输,省内主要是公路和铁路运输。发展通用航空,构建联通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东南亚等区域的空中便捷交通体系,打造省内“县县通”和“一小时飞行圈”的通用航空网络,必然成为运输航空、公路及铁路运输的有效补充,满足自贸港建设对快捷高效人流、物流的运输需求,是未来海南建设立体交通体系的重要一环。

3.发展通用航空业是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出要“推进通用航空产业优先发展”;《关于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全岛自由贸易试验区为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打下坚实基础的意见》指出:以发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强化创新驱动,做优做强十二个重点产业。通用航空产业链条长,在航空器研发制造、低空旅游、航空材料生产应用等方面契合我省产业发展方向;在现代服务业领域,发展航空租赁、运营托管、公务航空等高端市场,有助于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二)海南通用航空业发展现状

1.通用航空市场快速发展。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的顺利推进,为海南通航产业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2020年,全省通用航空有人飞机共执行飞行计划14.71万架次,较2019年增长3.44倍,2021年一季度执行飞行计划7.5万架次;2020年飞行小时数为18689小时,比2019年增长20.5%;开通海口至徐闻、儋州至珠海等短途运输航线,引进金鹿商务航空从北京整体迁入海口江东新区;累计进驻海南的通航企业达到60多家,业务范围从单一的平台作业、观光旅游拓展到体育、公务、航拍、医疗救援、地理探测等众多领域;建成美兰机场航空科技馆、金林甲子通航馆,2012年至2018年连续举办了“飞向北京—飞向太空”全国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教育竞赛活动总决赛,有力推广了航空科技文化。

2.通用机场建设稳步推进。现有东方大田、南航通航三亚基地、儋州西庆等通用机场,白沙元门通用机场已完成基础设施待投入使用;海口美兰机场、三亚凤凰机场、琼海博鳌机场、三沙永兴机场等兼顾通用航空功能的运输机场4个;凤凰岛、新海港、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等100多个具备基本起降功能的直升机临时起降点;航空飞行营地5个,校园航空飞行营地2所,同时还有多处具备飞行营地颁证标准,已经开展日常飞行活动的场所。

3.通用航空产业培育初见成效。一是通用航空制造取得突破。海南莱特兄弟航空咨询有限公司开展自制飞机业务,2016年成功组装我国首架在民航局注册的自制类飞机。二是低空旅游业初步形成集聚态势。三亚地区独特的旅游景区优势资源,吸引一批开展低空游览的通航企业;陵水和万宁片区海岸线长、地形起伏较大,吸引了一批开展伞降运动的通航企业,行业集聚态势初步形成。三是依托通用机场促进产业集聚。充分发挥现有4个通用机场效能,积极引进国内通航企业进驻,其中海口甲子引进30余家通航企业,发挥较好产业集聚效应。四是无人机新业态起步发展。京东物流于20184月在海口、澄迈、保亭等市县试运行无人机物流;菜鸟网络于20195月试行无人机物流跨琼州海峡飞行;南方电网海南公司利用无人机开展电力巡线活动,无人机新业态平稳起步。

4.低空空域划设更加合理。基本完成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任务,进入深化改革阶段。通过改革试点,共划设三类23个低空空域,其中管制空域10个、监视空域2个、报告空域11个,并划设了3条海口至三亚东中西低空目视飞行航线,连接通用机场、临时起降点、主要景区的低空转场和旅游航线,初步构建了省内低空飞行网络。

5.服务保障体系逐步完善。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2011年,完成“低空空域对空监视和地空通信设施试点建设项目”。2017年,完成“低空空域空管服务保障示范区项目”。低空空管服务综合保障平台、通航飞行服务站、低空通信台站、通用机场空管一体化系统、“低慢小”移动终端、目视航图系统等一批基础设施设备顺利建成并投入使用。二是强化无人机综合监管。出台了《海南省民用无人机管理办法(暂行)》,建设“无人机综合监管试验平台”,实现对省内合作目标无人机的实时管控。2020年已累计对40多万架次无人机实施了全程监管,处置违规飞行事件67起。三是出台地方政府通用航空补贴政策。20162018年对通用航空企业开展观光游览、通勤航空飞行作业以及通用航空机场运营给予补贴1227.74万元。

(三)海南发展通用航空业的机遇和优势

1.国内政策环境和产业发展前景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实力持续增强,国内对通用航空发展越加重视。2010年至今,党中央、国务院和国家各部委累计出台17个通用航空领域的政策文件,开展了41项通用航空示范工程和26个通用航空综合示范区建设,为通航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截至20201231日,全国通用航空企业548家,比上年增长14.6%;在册管理的通用机场339个,其中取得使用许可证的机场有81个,纳入备案管理的机场有258个;通用航空器数量达到4164架,从业飞行人员3781名。从全球范围看,我国通用航空业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市场规模、航空器数量、政策法规体系、空域开放度等方面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仅从航空器数量比较看,全球通用飞机的保有量为44.6万架,其中美国有21.2万架,欧洲有13.6万架,远超我国;国内57.97%的在册固定翼飞机、94.83%的旋翼机由国外制造,国产通航飞行器市占率还很低。未来,在航空强国建设的指引下,我国通用航空业必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2.海南产业基础和发展优势

——地理环境得天独厚,飞行条件比较优越。海南作为中国唯一的热带岛屿省份,具备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自然风光,气候条件优越,每年可供通航飞行天数300多天,可飞行日和空中游览活动时间位居全国之首。省内拥有大大小小超过220个的旅游景点,三亚南山寺、大小洞天、天涯海角、蜈支洲岛、陵水分界洲岛、呀诺达雨林是闻名中外的旅游景区,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为短途运输、低空旅游等业务发展提供了应用场景。

——自贸政策吸引力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海南自由贸易港在2025年前对符合条件的航空器等营运用交通工具及游艇实行“零关税”正面清单管理,对符合条件的航空器零部件免征进口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同时企业和个人所得税、生产设备税费、放宽市场准入、境外人才引进等多方面具有优惠政策,为海南通用航空产业的发展,尤其是对通航制造、通航运营、服务保障、航空金融等方面的发展提供了独一无二的政策支持。省内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召开海南自贸港创一流营商环境动员大会,出台了《海南省创一流营商环境行动计划(2020-2021年)》,为通航产业发展提供了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

——保障体系初步建立,基础设施相对完备。海南是国家首批开展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地区,通过两期的低空空域空管服务保障示范区项目建设以及无人机综合监管平台的建设,构建了较为完善的低空空域空管服务保障体系,具备对空监视、地空通信等空管服务保障能力,可实现对通航有人机与无人机的有效管理与服务。在中央空管委办公室和有关单位的支持下,建设海南通航飞行服务站,为在海南地区开展飞行作业活动的通航用户提供飞行计划服务、航空气象服务、飞行情报服务、航空情报服务以及告警协助救援等服务,为通航产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存在不足

一是通用航空产业体系有待完善。省内通用航空研发领域力量薄弱,仅有海南低空院士工作站开展通用航空空管服务科技研究,在通用航空器研发方面仍为空白。通用航空维修制造业发展仍然不足,通用航空器维修能力比较薄弱,产值和科技含量不高。

二是通用机场建设有待加强。缺乏公共通用机场,除省金林集团的海口甲子通用机场外,其他企业的通用机场未充分对外开放。现有通用机场数量还不能满足需求,三亚地区通航企业还存在飞机无处安放问题,一旦遇到台风天气,飞机只能向外地机场转移。

三是低空空域分类划设有待深化完善。随着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加快推进,通航旅游、通航物流和航空运动等飞行活动对低空空域需求日益增加,着眼发展需要释放更多低空空域资源。   

四是飞行服务站管理有待规范。目前,民营控股的海南通航飞行服务站负责为通用航空企业提供飞行情报和飞行计划报批服务,并承担了无人机综合监管试验平台的运维,服务站在管理责任、权限、主管部门等方面有待进一步规范。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围绕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任务,优化低空空域资源配置,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大力培育通用航空市场,发展通用航空新业态,加强基础设施和空管保障体系建设,以集约发展和创新驱动推进产业升级,推动海南省通用航空产业跨越式发展,打造驱动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经济增长极。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始终把党的领导贯穿通用航空产业发展全过程,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打破利益藩篱、行业界线,凝聚军队、民航和政府发展共识,确保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正确方向。

——坚持军民融合发展。在空域划设、机场建设、人才培养、服务保障等通用航空领域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统筹处理好军队与地方、军用与民用的关系,实现军地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服务体系联动联保。

——坚持科技创新驱动。以区块链、雷达光电等先进技术为支撑,以制度集成创新为抓手,紧盯国际国内通用航空领域的前沿技术,鼓励和支持通航企业不断增强创新能力,推进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创新、通航运营服务模式创新、通航大众消费市场发展创新,培育通航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坚持体现海南特色。注重发挥海南自由贸易港的政策优势、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空域改革试点的先行先试优势,着眼海南自贸港处在国际国内双循环交汇点这一特殊区位,把握海南特点、突出海南特色,探索一条特色化产业发展路径。

(三)发展定位

低空空域深化改革示范区。在中央空管委和军民航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继续深化低空空域改革,在目前基础上探索融合空域、动态空域管理模式,简化飞行报批程序,构建数字化、智能化的通航飞行保障平台,完善低空目标监管手段和机制,提高低空空域使用效率,为全国低空空域深化改革提供示范引领。

低空经济综合发展先行区。依托海南独特的海岛地理位置,构建通航研发制造、低空旅游、短途运输、航空作业、科研教育、航空会展等全产业链,构筑产业生态,实现产业集聚,形成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通用航空科技创新试验区。始终着眼通用航空发展的前沿方向,为通用航空器研发制造、试验试飞提供创新平台,为国内通用航空运营、服务、监管等创新发展提供支撑,加速布局产业孵化平台,促进成果转化,带动人才培养,推进通航产业创新发展。

(四)发展目标

2025年,海南通用航空产业体系构成完善,通航运营服务能力和创新能力显著增强。通用航空产业成为海南自贸港和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的有力支撑和特色产业,海南成为我国通用航空国际合作、创新发展等领域的示范引领区。

——通航研发制造:布局通用航空器研发制造基地、创新型航空器试飞验证基地、通用航空器零部件维修保障基地,探索引进通航机型总装线,建立通用航空重点实验室,争取申报国家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初步构建通用航空研发制造体系。

——通航业态发展:力争本土注册通航企业数量达到20家,入驻海南通用航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数量超过80家;通航有人机队规模超过100架,飞行小时数翻一番;打造低空旅游精品项目10个以上,空中游览项目覆盖80%以上省内4A5A景区;短途运输、低空旅游、航空文化、飞行培训、公益服务和生产应用、通航FBO、通航MRO等业态蓬勃发展。

——通航服务保障:省内各种类型的通用航空机场数量达到10个左右,临时起降点基本覆盖三甲医院、热门景区等;低空空域划设更加科学合理,新增3条低空目视航线和3条进出岛航线,在省内构建“三横三纵”的低空航线网络,实现环岛、跨琼州海峡等短途运输常态化飞行;低空通信、导航、监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低小慢”航空器监管手段和机制更加成熟;通航飞行报批流程更加简化,实现“一窗受理、一网通办”。

(五)通用航空产业发展指标体系

1 海南通用航空产业发展指标体系

序号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单位

2020年现状

2025年预期

属性

1

总产值

亿元

10

100

预期性

2

基础设施

通用机场数

4

10

预期性

3

通航产业基地(产业园)数量

0

3

预期性

4

航空制造

通用航空研发、制造、维修和改装机构数量

0

3

预期性

5

运营规模

本地通航企业数量

14

20

预期性

6

进驻通航企业数量

55

80

预期性

7

机队规模

80

100

预期性

8

有人机飞行小时

小时

17000

35000

预期性

9

无人机飞行小时

小时

60000

200000

预期性

10

航空会展类活动

0

2

预期性

11

航空体育赛事活动

1

5

预期性

12

综合保障

低空目视航线数量

3

10

预期性

13

通用航空维修基地

0

1

预期性

14

通航专业人才培训院校和机构数量

5

8

预期性

15

通用航空

固定运行基地

0

2

预期性

三、通用航空研发制造

(一)探索构建通用航空科技创新体系。继续发挥现有的低空空域管理技术院士工作站、国家低空空域空管服务保障科研基地作用,承接国家级通用航空领域课题研究任务,推进低空空管服务领域软硬件技术创新。在海口、儋州地区建设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试验区,采取合作研发模式,联合国内龙头企业建设无人机创新验证示范基地。在海口建设通用航空科技创新中心,集聚国内外航空产业创新资源,吸引国内外科研机构、龙头企业等入驻海南,建设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支撑通用航空产业创新发展

(二)发展通用航空制造业。发挥自贸港航空器、零部件进口“零关税”政策优势,吸引国内外通用航空制造龙头企业在海南设厂,依托海口高新区、洋浦经济开发区等现有园区,推动轻型运动类飞机、航空体育类飞行器、工业级无人机以及配套的零部件等制造项目落地。依托琼中湾岭省级工业园区和规划建设的湾岭通用机场,引进国内外知名的通用航空器生产线,形成整机装配生产能力,提高通用航空器研发制造综合水平。探索推进通用航空智能制造,研究应用3D打印快速成型技术生产通用飞机小型可替代零部件,以集成控制技术为核心构建基于智能化工艺、传感网络、智能决策处理系统的智能制造体系,提升传统的生产组织管理、资源协调调度的效率。

(三)推动通用航空器维修业态发展。用足用好自贸港航油航材优惠政策条件,建设通用航空器零部件全球备件仓库,做到国内外主流通用航空器零部件全覆盖。以海口美兰国际机场、东方中信海直通用机场、海口甲子机场等为依托打造通用航空器维修、大修服务中心,探索发展保税维修、绿色再制造等产业,支撑通用航空器大修、关键部件维修等业务,构建“一体化、一站式”航空器维修保障体系。

四、通用航空业态培育

促进通用航空业与其它产业的有机融合,以通用航空器研发制造业、低空旅游业、航空租赁业为三大核心,大力发展通用航空领域的短途运输、公务航空、体育竞赛、金融会展、航空器维修等业态,拓展通用航空在交通服务、娱乐消费、应急处突、农林植保和无人机新业态的应用发展,形成通用航空业上下游全产业链综合发展的良好格局。促进通用航空与我省少数民族区域振兴的融合发展,导入旅游产品,嫁接营销渠道,多维度提升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创意品牌价值,振兴地区经济发展。

(一)发展短途运输与公务航空。着眼海南岛内、岛际及与周边大陆地区旅客、货物、邮件运输需求,以省际航空运输和满足“低空旅游”建设为导向,大力发展短途运输,提供直升机、水上飞机和小型运输机等多样化机型服务,拓展海南至粤港澳、北部湾、三沙以及东南亚的短途运输航线,构建省内低空目视航线网络,满足区域间快速交通出行和高效物流需求。强化公务航空服务保障能力,在琼海博鳌机场开辟专门的公务航空运营服务保障功能区域,研究扩建或新建海口、三亚等地的通用机场以满足轻型公务机起降需求,缓解三亚凤凰机场及海口美兰机场公务航空时刻压力,打造运输机场与通用互为补充的区域公务航空运营网络,开展针对高净值人群的高端公务航空业务。

(二)做大做强低空旅游业。完善岛内“三横三纵”的低空航线,构建水陆联动、全域全季的特色低空休闲旅游产品体系。加强对低空旅游项目的开发引导,将低空旅游作为我省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纳入省(市、县)旅游发展规划。各市县旅游部门结合旅游资源分布情况,引导企业开发跳伞、滑翔伞、热气球、动力伞、飞艇等多元化旅游产品,推动低空旅游与户外极限运动、水上运动、自驾露营等旅游新业态结合,利用城市宣传册、旅游地图、旅游网站等积极帮助通航企业宣传推广低空旅游项目。加强行业规范化、标准化建设,鼓励行业协会组织发展和开展行业自律,逐步形成统一规范、竞争有序的良好市场环境。

(三)推进飞行营地建设。结合通用机场建设,新增10个左右各具特色的公共航空飞行营地,加强现有航空飞行营地的运营和接待能力,丰富产品种类,引导旅行社和经营企业将航空运动体验项目与景区门票、住宿、餐饮、娱乐项目打包融合,延伸产业链,提供增值服务。支持和引导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乡村旅游区等根据自身特点建设特色航空飞行营地,鼓励航空飞行营地与生态、住宅、文化、娱乐、美食街等综合开发建设,打造航空运动服务综合体。

(四)拓展无人机服务应用领域。开展无人机物流配送试点,联合知名快递物流企业,探索构建“航空货运—无人机物流”物流体系结构,推进偏远乡村、城郊、海岛、跨海等场景下的无人机物流。积极推动工业级无人机在农林植保、电力巡线、地理测绘、应急救援、海岛巡防等行业领域应用,挖掘无人机在行业细分领域的商业价值。大力发展无人机航空测绘,引进国内航空地理信息数据获取和应用方面的龙头企业,研究长航时无人机在海洋环境监测、状态感知等方面的应用,推动技术成果转化,培育航空测绘新兴业态和市场。结合海口、儋州无人驾驶航空器试验区建设,引进新一代无人驾驶航空器开展试验,探索未来城市交通新方式。

(五)提升航空应急救援能力。在现有应急指挥体系基础上,搭建政府应急航空救援资源调度平台,汇集政府部门、省(市县)应急系统、医疗机构、通航企业等人力资源及装备信息,制定数字化应急航空救援资源地图,实现各种航空救援力量的数据化、信息化,提升航空应急救援需求的快速响应和受理能力。结合南海救援保障基地建设,在省内重要节点合理布设一批直升机临时起降点,支持五指山、白沙、保亭等山区县市建设通航应急救援点,在三沙市设立水上飞机临时起降点,逐步形成覆盖全省、周边海域和西南沙重点海域的航空应急网络。探索建立航空救援队伍,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建立应急物资装备、救援人员快速投放的航空应急救援力量。

(六)开展通用航空飞行器融资租赁业务。加大招商力度,引入并设立通用航空器融资租赁公司,开展国内外航空器、航空设备和航空器材等租赁业务,推动海南成为通用航空租赁业务国际化新高地。在风险可控前提下,鼓励银行、保险、信托、基金等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通用航空融资租赁公司的支持力度。支持融资租赁公司开展人民币跨境融资业务,鼓励商业银行利用外汇储备委托贷款支持跨境融资租赁项目。探索发展航空器离岸租赁业务,完善金融、税收和外汇监管模式,配套法律、审计、保险等商业服务体系,推动航空器离岸租赁业务实现“零突破”。

(七)推动航空会展与交易中心建设。开展“海南国际航空嘉年华”、“通用航空休闲运动器材展”等主题的航空会展、论坛活动,邀请国家相关政府、协会等单位和国际知名的制造、运营等厂商,开展通用航空产品推介会、展销会,带动交通、住宿、餐饮、旅游、金融等服务产业消费链的快速发展,提升海南航空会展的国际化水平。结合航空会展业,凭借海南自贸港政策优势,建设国际通用航空器展示交易中心,吸引国际知名航空器制造商在海南设立区域总部,鼓励具备一定实力的通航企业建设飞机销售4S店,搭建公务机、商务机交易平台,申通交易渠道、丰富交易模式,推动通用航空器展销、金融保险等业务发展。

(八)培育航空文化。强化航空科普宣传教育,结合文昌国际航天城建设集航空航天于一体的科普宣传教育基地,扩大现有的海口甲子通航展馆规模,吸引国内外航空博物馆和相关企业、个人在海南设立分馆,每年开展一期航空主题的宣传科普活动,提升民众对通用航空业的认识认知。鼓励大(中)学校申报航模类的飞行营地,开展航模飞行表演、航空夏令营等校园航空科普活动,营造学习了解航空知识的良好氛围。结合海南特色小镇建设,加强通用机场、飞行营地所在地的航空文化氛围营造,设立航空文化宣传墙和文化标识物,探索打造具有海南特色的通用航空小镇。

(九)加强通用航空教育培训。引入国内外知名航空培训院校、航空科研院所和培训机构等,在海南落地办学或与海南已有职业院校开展航空教育培训合作,依托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航空飞行营地及创新型航空器研发制造基地等产业支撑平台,开展航空器驾驶操作、机务维修、航务签派、无人机综合应用等通航实用技术培训,为通航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十)组织通用航空体育赛事。加强与国际航空联合会、国家民航局、国家体育总局、航空类高校、国内外知名俱乐部、航空运动协会等机构单位深度合作,积极承接全国性航空活动或航空赛事,联合有关机构在海南策划举办环岛飞行拉力赛、无人机竞速赛、花样跳伞赛等,开展以年度、季度为周期的航空嘉年华、飞行节、飞行表演活动等,打造面向全国乃至东南亚的航空体育品牌赛事,扩大海南航空运动知名度。三亚、琼海、陵水等市县要依托现有航空飞行营地,建设跳伞、滑翔伞等航空体育项目的国际竞赛基地,吸引国家级和省级跳伞队、滑翔伞队等专业队伍进驻,在海南开展常态化试训活动,带动航空运动项目发展。

(十一)构建智慧物联体系。以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支撑,探索通用航空有人机和无人机混合运行试点,推动构建贯通军队、民航和政府的一体化通用航空管控体系,积极推进5G通信、北斗导航、ADS-B在低空通信监视导航领域的融合应用,实现通航飞行保障数字化、信息化和智慧化。探索通用机场智慧物联平台建设,部署通用机场一体化智能终端、对空监视与地空通信台站、机载移动终端以及地面通信网络等,实时采集、汇总各机场、各通用航空飞行器要素信息,构建低空信息互通、服务设施互联的低空物联网络,实现对省内航空器的实时、有力管控。

五、服务保障体系建设

(一)调整优化空域航线。积极争取中央空管委、军队和民航管理部门的支持,持续深化海南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建立灵活调配、动态高效的低空空域管理使用机制,增强低空空域资源管理的协同性与联动性;新增3条省内低空目视飞行航线,3条海南至北海、湛江、海安的离岛航线;在海口、儋州地区建设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在高速公路城市服务区、物流集散地、环岛旅游公路驿站等区域,划设无人机物流空域管道和城郊空中交通走廊,同时充分考虑各试验区位置,避免空域飞行冲突;深化“放管服”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化申报程序及飞行任务审批流程,深化军民协调机制,努力提高军民航运行效率。

(二)推进机场及起降点建设。探索建设通航口岸机场,着眼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和“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的制度要求,为满足对进出海南岛的通航飞行活动和搭载的人员、货物进行集中管理,研究通用航空口岸机场建设事宜,确保全岛封关运作后进出岛通航飞行的正常运行。加强对琼州海峡地区低空空域的监管力度,着眼对飞越琼州海峡通航有人机、无人机的实时高精度监管需求,研究探索沿琼州海峡一线建设低空空域管控台站,完善反走私综合治理工作。

争取国家有关部委支持,优化海南民用机场管理方式,简化通用航空机场规划及报批建设审批流程。在全省现有4个通用机场基础上,新建白沙元门、儋州和庆(木排)、万宁、琼中、定安、临高通用机场,改扩建儋州西庆、三亚天涯通用机场。在自然灾害多发地区、高层建筑物楼顶、重要办公场所、重点医院、重要港口、南海岛礁、重点林区等区域建设起降点。争取到“十四五”末期,省内通用机场数量达到10个左右。

2 海南通用机场布局规划

序号

建设情况

名称

地址/选址

主要功能

1

现有

海口甲子通用机场

甲子镇

规划通航口岸机场,航空器展示交易、航空物流、低空旅游等

2

东方中信海直

通用机场

大田镇

石油平台保障、航空物流、航空器维修等

3

现有

(拟改扩建)

三亚天涯通用机场

天涯区

南海石油平台飞行

4

儋州西庆通用机场

西庆农场

飞行培训、短途运输、低空旅游等

5

在建

儋州和庆通用机场

和庆镇

航空器试验试飞、维修等

6

白沙元门通用机场

元门乡

航空飞行营地、跳伞、低空旅游、飞行培训等

7

规划建设

万宁兴隆通用机场

兴隆镇

航空运动、低空旅游和培训等

8

琼中湾岭通用机场

湾岭镇

航空器总装,航空应急救援,低空旅游等

9

临高通用机场

马袅湾或昌拱村

公务机运营、通航维保、应急救援、低空旅游等

10

定安通用机场

待定

低空旅游、航空运动等

(三)提升通航飞行监管能力。加强通航飞行服务站建设,明确海南通航飞行服务站公共服务属性,探索实施国资控股或纳入事业单位体系,明确政府主管部门,固化财政投入模式,优化运行管理维护流程,向社会公众提供任务审批、飞行计划、地空通信、对空监视、航空气象、航空情报、目视航图、告警及协助救援、记录重演等“一站式”空管服务,实现通用航空飞行“一窗受理、一网通办”。强化“低慢小”航空器综合监管平台建设,建设通航有人机与无人机融合监视管理平台,研究运行协同、信息共享的“低慢小”航空器监管模式,提升管控能力。在琼州海峡、博鳌、昌江核电站、洋浦石化产业区等敏感地区,建设低空目标监控与管理系统,以频谱侦测定位技术为主,结合低空监视雷达、光电跟踪识别等辅助设备,提升敏感地区“低慢小”目标的防护能力。强化通航安全监管职能落实,保障通航产业安全有序发展。

(四)推进绿色环保技术材料在通用航空领域应用。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运用先进技术确保通用航空基础设施与生态空间协调建设,最大限度保护重要生态功能区、避让生态环境敏感区,加强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将绿色发展贯穿通用机场规划、建设、运营全过程,推广应用节能、节水、节材等新技术、新产品和新装备,鼓励新能源、新材料在通航产业发展上的应用,确保产业发展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

(五)强化军民协同。推进通用机场军民合用功能预置,在机场规划、建设过程中贯彻国防要求,完善军用直升机、无人机临时起降的保障机制。探索建立航油航材的共享共保机制和军民两用的通用航空器维修中心,争取实现大修不出岛。强化航空应急救援的军民协同,通过省级应急救援平台,汇集军航、民航力量,按照就近就便原则,实现救援力量的统一调配使用。加强飞行、机务、维修等专业人才培养的军民融合,在具备一定规模的通航企业、通用机场等建设民兵、预备役组织,定期开展准军事化训练和培训,构建军民两用的专业人才队伍。

(六)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通用机场“五网”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按不低于三级公路的标准将通用机场进出道路纳入市(县)交通规划,在通往通用机场的主干道、高速公路等设立交通引导标识,对城市周边的通用机场要实现公共交通覆盖,提升通用机场周边交通便利性。在通用机场设立通用航空成品油配送站点,逐步提升通用机场服务保障能力。

六、重大工程及平台建设

整合海南通航产业发展资源,重点推进以下10个产业支撑平台和重大工程建设。

(一)通用机场建设。研究出台通用机场建设、运营的财政资金标准,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通用机场建设,按照轻重缓急分步骤、分阶段推进机场建设。优先推进通航口岸机场和具有区域辐射功能、公共服务属性的通用机场建设,加快建设具有产业培育和聚集功能的通用机场。

(二)海口甲子通航产业园。依托海口甲子通用机场规划建设通航产业园,打造通用航空器交付、营销、运营中心,依托省会城市的产业发展基础和优势,提供产品展示、交易、结算、融资、保险等“一站式”服务,建设教育培训、运营服务、生活配套、无人机物流配送等功能完备的综合型通航产业园。

(三)三亚通航产业园。建设低空旅游、航空器维修、托管、通航公务机业务、应急救援等功能为一体的军民融合通航产业园,满足三亚地区通航企业保障需求。 

(四)琼海博鳌通航产业园。发挥紧靠博鳌亚洲论坛和乐城国际医疗先行示范区优势,采用“通航基地+服务区+商贸区”模式,汇集机场运营、公务机及直升机服务、飞机维修、培训等业态。

(五)通用航空科技创新中心。在海口规划建设通用航空科技创新中心,构建省级通用航空领域产业孵化平台,吸引国内外通航相关高新技术企业入驻,推动通用航空研发、科技创新应用等产业聚集。 

(六)通用航空维修保障中心。结合海口、东方机场建设维修中心和通用航空器零部件备件仓库,利用好通用航空零部件“零关税”政策,鼓励国内外通用航空器来琼维修。

(七)无人机创新验证示范基地。在海口、儋州开展无人机以及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相关新型航空器的研发、制造与试飞工作,探索新型航空器在城市物流、应急医疗配送、应急保障、城市空中交通、海岛巡防等场景的应用。

(八)航空宣传科普教育基地。结合文昌国际航天城建设,打造集航空展览、科普教育、飞行体验功能于一体的宣传教育基地。

(九)应急航空救援资源调度平台。汇集政府部门、省(市县)应急系统、医疗机构、通航企业等人力资源及装备信息,制定数字化应急航空救援资源地图,实现各种航空救援力量的数据化、信息化。

(十)飞行服务保障平台。建设通航有人机与无人机的融合保障平台,部署低空监视雷达、频谱侦测、光电跟踪识别等设备,对通航有人机、合作无人机以及非合作无人机等低空目标进行实时监管,强化重要目标低空安全防护,形成全面的立体边海空防和公共安全管理体系。

  通过重点项目和平台建设,打造以海口、三亚、琼海为核心的三大通航产业发展集群。围绕海口通航产业园,打造以航空器展示交易、研发制造为主的综合型产业集群;围绕三亚通航产业园,打造以低空旅游业务为主的产业集群;围绕琼海博鳌通航产业园,打造以公务机运营服务为主的产业集群。

3 重大工程及平台建设资金投入一览表

序号

建设项目

预期投入(万元)

责任单位

项目基本情况及建设计划

1

通用机场建设

18000

省发展改革委

新建6个通用机场,根据机场建设审批流程于2025年前完成。

机场、航线和项目运营

8000

省交通运输厅

机场、航线及重点项目运营保障,每年投入2000万元,截止2025年。

2

海口甲子通航产业园

10000

海口市

2023年前新建机库和展示交易中心,2024年前扩建机场跑道,2025年前完善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3

三亚通航产业园

10000

三亚市

2025年前改扩建通用机场,完善园区基础设施。

4

博鳌通航产业园

10000

琼海市

2023年前完成通用机场配套的站坪和机库项目,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5

通用航空科技创新中心

15000

海口市

建设集航空科研、产业孵化、重点项目研发等功能于一体的创新基地。

6

通用航空维修保障中心

12000

海口市

东方市

建设机库、站坪、维修车间,搭建航空器零部件采购、报废及二次使用平台,建立通用航空器零部件全流程管理体系。

7

无人机创新验证示范基地

3000

海口市

儋州市

建设无人机试飞场、科研楼等基础设施,预计2024年完成。

8

航空宣传科普教育基地

5000

文昌市

结合文昌国际航天城,建设航空科普展馆,预计2025年前完成。

9

航空应急救援调度平台

5000

省应急厅

2023年前完成,绘制应急资源地图,建设调度平台。

10

飞行服务保障平台

6000

省委军民融合办

2023年前完成,升级现有通航飞行服务保障平台老旧设备,补充建设通信导航设施,试点建设通航有人机和无人机混合空域监管平台等。

总计

102000万元

七、实施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海南省通用航空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统筹推动通用航空产业发展。联席会议下设办公室及相关专项工作组,办公室设在省交通运输厅,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工作由省委军民融合办在联席会议框架内牵头开展。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和洋浦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要明确通用航空发展的牵头部门。指导相关行业协会强化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协会在沟通、协调、监督、统计、研究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在出台涉及行业发展的重大政策措施前,积极听取和征求有关行业协会的意见和建议,凝聚海南省通用航空产业发展合力。

(二)注重政策扶持。将通用航空基础设施列入海南省新基建和“五网”建设重点支持范畴,加强对通用航空领域重大项目建设中土地资源的保障,将规划建设的通用机场、工程等纳入全省国土空间规划,在土地性质变更、土地征收、划拨用地等方面给予一定政策倾斜。优先保障本土企业发展,鼓励和支持在海南省阶段性、季节性开展通航运营的企业在海南注册公司开展持续性经营,逐步将一批本地通航企业打造成为业务板块齐全、产业布局合理、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发挥自贸港政策优势,争取扩大通用航空器整机和零部件免税范围。

(三)优化营商环境。充分利用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关于支持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放宽市场准入若干特别措施的意见》第18条政策,探索建立分级分类的人员资质管理机制与航空器适航技术标准体系,简化飞行训练中心、民用航空器驾驶员学校、飞行签派员培训机构审批流程,在符合安全技术要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降低准入门槛。加强通用航空领域法规制度体系建设,强化通用航空领域监管能力,保障通用航空领域数据安全,研究规范通用机场建设管理流程,着力构建海南自由贸易港通用航空法规体系。

(四)加强金融保障。拓宽重点建设项目的投入资金来源,注重吸引社会资本投资,适当投入财政资金引导,统筹运用省产业专项资金、政府投资基金等多种工具,加大对通用航空产业在重大项目引进、关键技术研发、重点平台建设、贷款利息补贴、专业人才引进与培养等方面的支持力度,鼓励社会资本投资通用航空、航油保障、飞机维修服务等领域,探索通用航空的财政支持政策。用好各种融资工具,探索多元化投融资模式,支持特别国债、地方政府债券、低息专项债和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等投向通航领域。鼓励和支持发展通航金融、通航保险等业务,探索“通用航空+商业保险”等模式,加大金融业对通航产业发展的支持和扶持力度。